与书为友,其乐无穷——我的读书故事
2019-06-20 07:30:30来源:龙泉中心小学作者:李培华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高尔基也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无数的圣贤者用他们经典的话语诠释着人类与书的密切关系——人类离不开书,也不能离开书。

  从小我就对书有着一种特别的情缘。小时候喜欢看连环画之类的小人书,那种黑白分明装帧极为简单的书,用纸也特别的粗糙。然而即使那样的不讲究,但在那时谁要是有这么几本小人书,那都算得上是件可炫耀的事了。小时候家里穷,家里人从没有给我买过什么书,但我对书的喜欢却有增无减。为了能多看书,常常故意讨好那些有书的同学,帮他们补课、打扫卫生。他们一高兴就愿意把书借给我看上一个上午或者下午。每每得到书时,心里的那股高兴劲儿就别提了。于是按捺住心中的喜悦,集中精力钻到书里去。现在想起那时候的感觉来,似乎比吃了蜜还甜。于是计算着时间,打好心里的小算盘,一鼓作气将手里的书看完。当把一本书看完后,总少不了一件事,那就是给那些没有机会看的小同学讲讲。知道吗,给他们讲故事我似乎一下子变成了一个无所不知的人,心里甚是自豪,甚是骄傲。这时候那些小伙伴便把我结结实实地围起来,我俨然成了一个小老师。那种又为难又自豪的感觉经过了好几年。有时候看到别人有好看的书,别人又不愿相借,于是便把自己喜爱的一些小制作或过年时舅舅给买的小玩具送给人家当作交换的条件,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有书看。记得小时候看过的小人书有《七彩花》、《葫芦娃》、《三毛历险记》、《神笔马良》等等。除了喜欢看小人书之外,我对小学生作文选也比较的喜欢。记得上小学四年级的那年,从没有出过远门的我拿着姥姥过年给的五元压岁钱约着小伙伴到了镇书店买了一本作文书,书的名字叫《小学生作文选》。回来后我用一张旧报纸仔细地将封面包好,放在我的枕头下面,等有时间要看它的时候才拿出来。因为是我小时候买的属于我个人所有的第一本书,所以我把它当宝贝一样珍藏着。有一年家里要翻新房子,母亲将家里的一些杂物卖给了废品站,也不知是不是那次,我的那本作文书便不见了踪影,当时我还伤心了好长时间呢!

  上初中以后,由于功课特别紧,我和所有同学一样天天被教科书累得晕头转向,没有了更多看课外书的时间。再加上当时我的老师极力反对学生看“闲书”,因为那些都不是考试的内容。因此即使哪个同学有课外书,喜欢看,那都要偷偷地进行,真的有点像做了错事怕被人发现一般。即使是那样,在上初中的三年里我还是看了不少琼瑶、金庸的小说,也看了一些历史故事和诗歌散文之类的书。其实,当时看书也不怎么挑选,只要有书看就行了。本以为会影响了学习的成绩,谁知每次测试三门主科——语文、数学、英语都是名列前茅,特别是作文几乎每次都被当做范文在班里阅读。这让我感到很得意,这种得意主要还是给老师看的,为了就是要证明我们看书不会影响成绩!

  有一年,学校要建图书室,我被选做了一班的图书管理员。和其它班的同学隔周分管学校仅有的那些藏书。这样的一个绝好的看书机会对我来说要比发了一笔横财还高兴。于是每轮到我打扫、整理图书室时,我都会急急地去干活,以节约出更多的时间来看书。当时,也不知道谁给我起了一个不雅的外号“小书官”——专啃书籍的小耗子。于是我的学名便被这个外号代替了,好伙伴见了我就边笑边叫,我知道他们没有什么恶意,也就不怎么在意了。

  93年我顺利地考上了师范学院,那两年书一直陪伴着我,让我度过了一个个快乐而又有意义的日子。除了每天必修的课,我常常抱着一本书在图书馆里贪婪地读着,常常一个人躺在宿舍的被窝里痴痴地读着,常常在教学楼前的草地上吹着风静静地读着。书让年少无知的我拥有了些许淡定,些许理智。在那段岁月里,我读了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读了巴金先生的《家》、《春》、《秋》,读了鲁迅的杂文《坟》、《且介亭杂文》,读了诗人艾青的《艾青诗选》,读了郁达夫的小说《沉沦》等等。丰厚的文化气息滋养着我那颗饥渴的心,读书不仅丰富了我的见识,也提高了我对文学的鉴赏力。在学校的校报上,我发表了许多散文、诗歌、个人感想,我的写作水平也在一次次的书写中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我沉浸在书的海洋中,享受着不同的书籍给予我的营养,我变得不再单纯,思想成熟了,思考缜密了,做事有主见了。我的这些变化都得感谢于我“身边”的那些智者圣贤,他们的故事以及给我的启示就像一盏盏明灯指引着我正走向一条光明、宽阔的人生路。

  95年我毕业了,成了一名地地道道的人民老师。初登讲台的我,虽然有着极高的工作热情,但因缺少工作经验,还是感觉自己的教学过程单薄而不“厚重”。为了快速地改变这样的现状,我开始一次次听老教师的课,听他们给我讲他们的教学经验。这样以来,我的确掌握了不少教学的技巧,但仍然有很多的问题我疑惑不解。于是,我决定向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进攻:各种教育报刊,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如何做一名优秀的班主任?》、《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之路》等报纸书刊都成了我的最爱。我如饥似渴,如获至宝。专业化书籍报刊,开启了我的教育智慧,提高了我的教学水平,让我的教学变得游刃有余。

  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工作的辛苦会越来越凸显,工作一天后腰酸背痛,口干舌燥,孩子们各种各样的事也搅得人头昏脑涨……也曾想松懈意志,像其他人一样平平常常地工作,不追求什么好成绩,不追求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可是我心里还是不甘!于是我开始端正自己的态度,改变自己的思想。学校要开设经典诵读课了,我手里握着一本需要教给学生的《论语》一书。为了能够上好课,我每天都要在学校微机室里在网上提前学习、备课。在给学生上完课后,我慢慢发现我的思想里不知不觉中萌生了许多新的念头,开始认识到一个人的社会价值,一个人应该给这个社会留下点什么。我是一名老师,身负着传承中华文明培养下一代祖国之未来的重任,其意义是何等的重要,何等的伟大。有了这样的思想觉悟,我开始继续学习,努力工作。后来我又找来了《孟子》一书,还学了《中庸》,看了老子的《道德经》,一本本国学经典净化了我的思想境界,让我一时迷乱的心又找到了正确的方向。我真的要感谢那充满了智慧,充满哲思的一本本的书籍。有了圣人的引领,我工作的思路清晰了,人生的坐标找稳了,我的心中也少了很多的烦恼和困惑。于是乎我又把更充足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了。慢慢地我喜欢上了自己的工作,也慢慢找到了藏在教育中的幸福元素,我不再感到教学的乏味和枯燥了。我爱我的学生,学生同样爱着我,这让我感到无比的幸福!08年家里买了一台台式电脑,我申请了QQ号码并开通了空间。于是隔三差五地我就在这片天地里抒写生活感悟、教学反思、教育叙事,至今长长短短的文字已有二百多篇,收获颇丰。同时我还在网上学习优秀教师的教案、上课视频、与空间好友交流教学心得和互发评论,这所有的一切丰富了我的知识,加快了我的成长步伐。

  读书改变了我,同时也改变着我的教学。除了我自己不断通过书籍“充电”外,我还采取各种各样的读书方式引领我的学生投入到广阔的书海中。在书的滋润中,学生们视野开阔了,口语表达、阅读理解、书面习作的水平都一并提高了,于此同时我也收获了教育的累累硕果。

  是一本本的书籍滋养了我,改变了我,成就了我。今后我将继续与书为友,同时扎实开展好教学活动中的各项读书活动,让读书成为自己工作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成为每个学生成长之路的加油站!